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育人模式 > 通识教育 > 正文

我校教师受邀在第二届中国逻辑学会批判性思维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做主题报告

时间:2024-11-24 浏览量: 作者:

118日至9日,第二届中国逻辑学会批判性思维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西安欧亚学院召开。全国批判性思维领域100余位校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此次会议分为中国逻辑学会批判性思维专业委员会年度代表会议、专家主旨发言和学术成果分享三个部分。

重庆移通学院通识教学部教师徐鏖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其论文“浅论批判性思维教育中的‘非批判’部分”经过专委会层层选拔,获得发言机会,受邀做主题报告。

思维碰撞 探讨批判性思维教育

118日晚,召开中国逻辑学会批判性思维专业委员会年度代表会议。会议由中国逻辑学会批判性思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清之教授主持,秘书长杨武金教授、主任委员林胜强教授等多位委员对过去一年中批判性思维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回顾了在学术研究、教育实践以及社会推广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同时,会议还对新一年的全国批判性思维专业研究和教育实践进行了深入讨论和新的规划,旨在进一步提升批判性思维教育的质量和影响力。

9日上午,专家主旨发言环节。西安欧亚学院孙建荣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林胜强教授、武汉大学苏德超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曹林教授分别就批判性思维教育的不同方面进行了精彩的发言。他们结合各自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探讨了批判性思维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分享交流 移通学院获专家肯定

9日下午,徐鏖老师做“浅论批判性思维中的‘非批判’部分”的主题报告。徐老师指出,批判性思维教育在强调对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批判部分”)培养的同时,也应关注批判性思维教育中的非批判部分,即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知识储备、理智美德、学习动机等因素。徐老师强调,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获取与运用深受学生知识背景和知识储备的影响。缺乏足够的知识背景和知识储备,学生将难以有效运用批判性思维技能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理智美德的培养也是批判性思维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忽视理智美德的培养,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反而可能助长其诡辩倾向。此外,学习动机的缺失也会使学习者丧失学习动力,从而影响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效果。

徐老师进一步指出,批判性思维教育对这些非批判部分的重视,不仅能够提高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有效性,防止学生诡辩,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通过批判性思维找到自己世界中的重要性,从而作为一个真正的主体与他者共存。他结合最新的研究前沿成果和重庆移通学院通识教育的实践经验,详细阐述了如何在批判性思维教育中融入非批判部分的培养,并分享了具体的实施策略和方法。徐老师的报告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四川师范大学林胜强教授、批判性思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徐清之老师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研究院的博士后李朋老师等纷纷表示,徐老师的报告不仅理论扎实、观点新颖,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他们对徐老师的研究成果表示赞赏,并对重庆移通学院的通识教育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

此次年会的成功举办,为批判性思维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及致力于研究批判性思维的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也为我们学校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学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重庆移通学院将继续秉承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应用型高校办学特色,培养更多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图\文:徐鏖

通识教学部供稿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