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要求,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3月18日,大数据教研室组织骨干教师在勤者楼 312 教室,针对徐琴老师主讲的《大数据分析》课程开展课堂磨课活动。
此次活动是继课程组讨论后的课堂实际课堂教学检验,徐琴老师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与积极进取的教学态度,为本轮磨课活动拉开了序幕。

课堂之上,徐琴老师对教学大纲有着深刻理解与精准把握。她深入钻研大纲要求,时刻关注大数据领域的前沿动态,将人工智能驱动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区块链在数据安全与存储中的创新应用等前沿理念融入教学内容。在讲解大数据分析的典型案例时,徐琴老师精心挑选了极具代表性的案例。以金融领域的风险预测为例,徐琴老师详细剖析了银行如何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整合客户的消费记录、信用评级、资产状况等海量数据,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清晰地了解到大数据分析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流程,以及如何从复杂的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这一案例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大数据分析对商业运营的巨大推动作用,使教学内容得到有效提升,更注重学生思维和能力的训练。

课后,大数据教研室骨干老师迅速汇聚,一场旨在改进教学方式、助力达成 “讲好一堂课,带动一门课,过好教学关” 目标的研讨会议热烈开场。老师们热情高涨,纷纷踊跃发言,从多个维度探讨教学方式的优化路径。在提升课堂讲授效果上,李静毅老师提出运用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提前预习课程内容,课堂上以小组讨论、成果汇报为主,教师则针对性答疑解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以此讲好每一堂课。朱德君老师针对如何以一堂课的优质教学带动整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建议在不同章节的教学中,巧妙运用类比教学法,将相似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算法进行对比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带动整门课程的学习。而在攻克教学难点,提升整体教学水平方面,罗成老师指出,对于大数据可视化技术这类学生理解困难的内容,可采用项目式教学法。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大数据可视化项目,从数据收集、整理到选择合适的可视化工具进行呈现,全程自主实践。许濛萌老师则建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技术原理,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老师们的这些宝贵意见和建议,使授课内容在不断的探讨中得到全方位的完善与丰富,充分体现出大家对教学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及追求卓越教学效果的坚定信念。

经过首轮磨课,《大数据分析》课程的授课内容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掌握,课程体系也更加完善,紧密贴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徐琴老师在磨课过程中展现出的专业素养以及与团队成员的紧密协作,为学院的教学改革树立了一定的示范作用。相信在这样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教学氛围下,大数据学院定能培养出更多具备扎实基础知识、卓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学校的持续优质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本科教学的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文字:徐琴
图片:罗成
(大数据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