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建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3 月 20 日至 21 日,计算机学院与大数据学院组织教师、学生党支部教师党员赴南宁开展 "赓续红色血脉 深研壮乡印记 铸就教育先锋" 主题党建调研及红色教育活动。此次活动通过“理论学习 + 实地研学 + 专业研讨”三位一体模式,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党建育人体系。

一、邓颖超纪念馆:以楷模精神涵养师德师风
3月20日14时,教师党员首站抵达南宁市“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的邓颖超纪念馆。在“革命征程”“妇女先驱”展厅中,党员们通过详实史料学习邓颖超同志投身革命、服务人民的伟大历程,重点感悟“伉俪情深”单元中周恩来总理夫妇“舍小家为大国”的奉献精神。




时值第十三个世界幸福日之际,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周俊在纪念馆门前接受了广西广播电视台的采访,以"解码教育者的幸福方程式"为题分享育人实践。他动情表示:“教师的幸福在于点亮学生的人生——曾有多名学生对就业感到迷茫,我主动对接企业为学生创造通道,看到学生豁然开朗和状态的改变,便是党员教师践行育人使命的幸福时刻。我很感激这个社会,也希望通过自己党员老师的言传身教、知行合一去感染更多的学生,谋一个好未来!”



二、南湖革命烈士陈列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5时30许,党员队伍转赴南湖公园革命烈士陈列馆。在李明瑞、韦拔群等烈士纪念碑前,教师们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馆内壮族铜鼓纹饰、壮锦织机等展品,与烈士手书遗稿形成时空对话,引发对“民族团结与革命精神”的深层思考。

三、毛主席接见广西各族人民纪念馆:从历史场景到区域发展的党建解码
16时50分,党员队伍抵达毛主席接见广西各族人民纪念馆,在虚实交融的党史课堂中开启战略思维淬炼。通过全息投影复现的1958年南宁会议场景,生动演绎毛泽东同志“广西要做好民族团结大文章”的战略部署,与习近平总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形成历史回响。馆内珍藏的《广西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手稿、壮族代表向党中央献锦旗的历史影像,构建起“党的民族政策—区域发展实践”的立体叙事框架。


四、跨校党建交流:共探“党建+专业”融合新范式
次日,活动聚焦学科发展与党建协同,赴南宁学院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广西财经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开展交流。围绕“党建+团建”“制度完善”“学生思想教育”等议题,两校教师深入探讨党建引领下的教学管理创新。南宁学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启发了教师党员在服务区域数字经济中的使命担当;广西财经学院以“党团共建”推动学生创新创业的案例,则为大数据与计算机学科融入实践育人提供了新思路。交流中,党员们一致认为,必须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两会”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以“双师双能”队伍建设为抓手,推动学科交叉创新,为“双高计划”建设和区域产业升级注入活力。




未来,两院将持续推动红色基因编码进入人才培养方案、解码于区域发展实践,在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数字工匠”征程中,书写新时代高校党建与专业深度融合的壮乡答卷。
计算机学院学生党支部供稿
撰稿:张脐方
拍摄:甘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