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重要指示精神,由重庆市綦江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重庆市綦江区妇女联合会、重庆市綦江区民政局、共青团綦江区委员会及重庆移通学院联合主办,南江书院承办的“情辩时代——婚恋观辩论赛”在贤者楼423多功能报告厅举办,活动旨在通过“门当户对是/不是过时的婚恋观”这一辩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传统婚恋观与现代价值观的碰撞与融合,为构建和谐婚恋文化注入思想活力。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婚恋观念不断变化,传统“门当户对”观念与现代个人自由、情感契合等新观念相互交融,经济差异、文化背景等现实问题也影响着婚恋关系。


正方一辩大健康管理学院、丁山书院的董旭在开篇立论环节以“89%、400%、占比达28%”等数据论证传统婚恋观已无法适配以“自我实现”为特征的现代文明。正方三辩信息安全学院、古剑书院的蒋宏伟进一步提出:“所谓 ‘门当户对’的婚恋标准,本质上是传统社会规训对个体的压迫。当社会舆论将这种标准异化为道德枷锁时,不仅严重侵犯了个体的自主选择权,更与现代社会倡导的自由、平等价值观背道而驰。”
在个体意识觉醒与多元价值共生的当下,年轻人亟需打破传统婚恋观中"门当户对"、"资源置换"的刚性框架,重构以人格平等与精神契合为核心的新型婚恋价值体系,让两性关系摆脱功利化枷锁,真正实现"执子之手"的终极浪漫。


反方一辩大健康管理学院、綦河书院的张诗翊提出论点:“门当户对经过现代化迭代,仍是主流婚恋观中的重要保障,也是经济、社会和精神层面这三重价值紧密交织,精准匹配现代社会对婚恋关系稳定性、可持续性的现实需求。”
反方三辩大健康管理学院、綦河书院的安妮提出:“个人的成长会受到学校、朋友甚至网络的影响,但价值观的底色终究是家庭给的。就像学走路要先扶父母的手,那些最基本的信任感、是非判断、甚至怎么去爱一个人,其实都是小时候在家里一餐一饭间泡出来的。”
当双方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呈现出相似性时,意味着彼此在价值观底层逻辑上更易达成共识——无论是对家庭责任的认知、对人生目标的规划,还是对道德伦理的坚守,都更有可能形成同频共振。


辩手们围绕婚育领域的热点、难点与痛点,展开激烈交锋。婚育,是镌刻在人类文明长河中的永恒命题,它既关乎个体对幸福的追寻,也串联着家庭的温暖延续,更折射出社会发展的深层脉络。这场辩论以“门当户对”为棱镜,折射出婚恋观中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既撕开传统与现代的认知裂缝,又用幽默与逻辑为观众点亮一盏“婚恋避坑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而婚育教育,正是为家庭的稳固与幸福奠定基础。通过今天的比赛,期望学子们能碰撞出更多关于婚育教育的新思维、新方法。


评委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姚苏洪点评道:辩题应聚焦 “门当户对婚恋观是否与时俱进”,而非纠结 “是否适用” 或与 “婚恋自由” 简单挂钩,避免使用过时法律观点。建议双方赛前应明确核心定义与标准,攻防紧扣论点,舍弃无关问题,结辩时结合案例增强情感共鸣。本场辩论赛最终反方“八方论道”辩论队以“攻防票3票,内容票2票”取得胜利。其中,正方三辩蒋宏伟和反方一辩张诗翊凭借优异表现获得评委的认可,摘得“最佳辩手”的荣誉。

本次辩论赛有幸邀请到綦江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关工委主任母明江。母主任对辩手围绕 “门当户对” 婚恋观的辩论展现出的逻辑能力与对婚恋家庭的思考表示肯定,并指出国家政策对婚恋观的重视,强调高校、家庭、社会需协同引导青年树立正确观念,对同学们提出以 “亲” 筑牢家庭情感根基、以 “孝” 弘扬家庭责任担当、以 “和” 滋养家庭包容之气的三点希望,呼吁大家成为自主婚恋决策者与文明家风践行者,并期待重庆移通学院持续开展此类活动。

赛后采访两位“最佳辩手”的发言也传递出对婚恋观的深度思考。信息安全学院古剑书院蒋宏伟坦言:“在与各位优秀辩手的过招中,尤其是与对方三辩选手的攻防博弈,清晰地看到自身辩论技巧的薄弱之处。而评委老师的专业指导,更指明了未来提升的清晰路径,这份宝贵的经验将是突破自我的核心动力。”
大健康管理学院綦河书院张诗翊就辩题展开说:“此次围绕‘大学生婚恋观’展开的实战辩论,绝非纸上谈兵。大学生婚恋观不仅直接影响个体成长与人生选择,更如同社会价值观的 '晴雨表',映射出时代变迁中家庭观念、道德标准的演变趋势。”

辩论赛的意义不在于决出胜负,而在于激发更多人以理性视角审视婚恋本质——当传统礼制的集体性规范遭遇现代社会的个体价值觉醒,青年学子通过辩论揭示出健康婚恋观的应有形态:它既非对传统的全盘否定,亦非对现代性的盲目追随,而是在尊重个体情感自主性的基础上,吸纳传统智慧中关于 “责任”“稳定” 的合理内核,使婚恋既能成为抵御现实风浪的舟楫,亦不失落心灵相契的温度,而青年一代的答案,或许藏在“真诚去爱,理性去婚”的辩证哲学里!

撰稿:周雅楠,杨恩哲
图片:刘杰,尹琪,陈宇豪,余佳
南江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