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重庆移通学院关于本科教育教学合格评估及内涵建设相关文件要求,扎实推进戏剧影视学院学科建设工作做实做深。2025年5月26日至27日,重庆移通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教学副院长秦琦琅率队,携影视文学与美术教研室主任杨帆、影视工程教研室主任吴杨爽及骨干教师李姗、谢淼一行,先后赴四川传媒学院、成都锦城学院开展专题考察交流。本次交流聚焦本科合格评估推进策略、新媒体技术专业建设路径、课程体系集成创新及人才培养方向优化等核心议题。
四川传媒学院:深耕艺工融合 构建实践育人新范式
考察团队首日抵达四川传媒学院,重点考察了数字媒体与创意设计学院、智慧广电学院。两院作为艺术与技术深度融合的特色学院,立足媒体融合,深化产教融合,强力推进“艺术与科技”交叉创新,学科涵盖工学、艺术学、管理学,开设有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电影制作、网络工程、艺术与科技、影视技术等本科专业。
数字媒体与创意设计学院执行副院长高晓玲、智慧广电学院副院长冉峡、李津舟及相关专业负责人热情接待并陪同考察。团队实地参观了全媒体高清实验室、录音实验室、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人工智能实验实训中心,以及产教融合示范项目“成都影视硅谷”,深入了解了其“项目进课堂,教学在现场”的项目制教学模式及“教师+学生工作室”的实践育人机制。

在座谈交流中,双方围绕办学定位与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实验室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秦琦琅副院长详细介绍了重庆移通学院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及戏剧影视学院“艺术+工科”的学科特色,并就迎接本科合格评估、实践课程成果转化、传统专业(如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的转型发展等议题分享了经验与思考。高晓玲副院长针对艺工融合的实践困境,提出应“优化学科布局,精准定位交叉坐标,前瞻对接产业需求,明确人才培养核心目标”。冉峡副院长则分享了该校迎接合格评估的宝贵经验,重点介绍了以项目制教学驱动成果产出的有效路径。

成都锦城学院:智能引领专业建设 学科交叉激发新动能
次日,考察团队赴成都锦城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交流学习。该院院长、党总支书记李三雁,副院长蒋冬清,机器人工程系主任赵汝和及相关专业教师予以热情接待。智能制造学院以发展智能制造为核心,开设有新媒体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和4个专科专业,依托“人工智能+新媒体技术”教学模式,构建了特色鲜明的新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交流围绕新媒体技术专业的建设思路、培养方案设计、课程集群构建等核心内容展开,并就工科与艺术专业的深度融合路径及迎评工作要点进行了充分研讨。蒋冬清副院长介绍了学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发展策略。赵汝和主任从专业定位、应用领域、课程体系等方面,系统阐释了新媒体技术专业的建设内涵。蒋冬清副院长还分享了在工科院系中建设“艺术+工科”融合的新媒体技术专业所面临的挑战,并从打造特色专业、强化实践教学赋能的角度,提出了破局思路与发展方向。李三雁院长强调:“在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精准凝练新媒体技术专业的核心特色,如何在课程体系与集群建设中深度实现‘工科+艺术’的融合,是我们持续探索的方向。期待未来能与重庆移通学院携手并进,共同探索专业深度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
聚力迎评促建:对标先进拓视野 深化合作谋新篇
在考察交流总结会上,秦琦琅副院长强调:“本次赴川考察交流,是学院贯彻落实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合格评估要求、深化内涵建设、推动学科专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实地观摩与深度研讨,团队深入学习了兄弟院校在产教融合、艺工交叉协同育人、项目制教学模式创新、高水平实验室建设以及迎评促建工作等方面的先进理念与成功经验,有效拓宽了视野,启发了工作思路。”此次考察成果将为学院下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扎实推进合格评估工作提供宝贵借鉴。未来,戏剧影视学院将持续深化与高水平应用型院校的交流合作,积极拓展资源平台,以合格评估指标为引领,以强化内涵建设和提升育人质量为根本目标, 充分调动全院办学活力,将勇于担当、锐意创新、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贯穿于各项工作全程。
撰稿:李姗
摄影:谢淼
(戏剧影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