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使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拓展教学的方法与思路,进一步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备课水平,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为此,淬炼·国际商学院(綦江校区)的全体教师展开了以“博采众长,互学共进”为主题的信息产业商科课程集体备课活动。
在《数字经济时代财务管理与应用》这门课程中,艾鑫、崔笛、喻雪琪、陈和奎、申昱、李波纹六位老师就如何讲解“货币的时间价值”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货币的时间价值”作为一个极度抽象的概念,作为非商科学生想要很好的理解它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就是大家在备课当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在《运营管理》这门课程中,李俊颖、李婧菡、周晓蝶三位老师认为:除了要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具体化以外,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应举实例,画图等解决办法,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该项内容。此外,还要结合习题加以巩固。

只有当知识点层层递进梳理,学生揣摩出了其中的韵味,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程中,刘嘉楷、牛俊杰两位老师就课程进度进行了确认,确保授课进度的一致,能够保证既不出现因课程过快导致学生不能理解知识点,也能确保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接着两位老师对之后三个章节所要用的案例进行了讨论,同时在保证教学知识能够层层递进的前提下,对课程内容的优化删减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在《应用统计学》课程之中,杨佩璇、尹欣、白小锋三位老师以实例的方式讲述了如何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学团队中的尹欣老师分享了该讲的教学设计和讲课思路。尹欣老师以鳗鱼的公共繁殖场所的例子帮助学生认识到基本的描述统计量的知识,以及介绍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帮助学生分清概念。杨佩璇老师建议:老师们可以通过更加开放的话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知识点的层层递进和环环相扣促使课堂内容更加紧凑。

课程的有序进行需要稳定的教学环境和较高的出勤率。通过对课堂纪律进行规范和考核方式进行完善,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以及学习的效率。在《移动商务时代的品牌与营销管理》这门课程中,龚玲、江雅琪、汤宪美三位老师讨论了课堂考勤及上课纪律的相关要求,根据不同的班级情况和学生上课表现制定了适宜于班级的考核方法,同时关于课程进度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交流,对课程进度进行了统一,并就课后作业内容的统一达成共识;在《消费心理学》这门课程中,杜嘉、朱思琪、李婧菡、徐航四位老师总结出了这门课程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任课教师与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兴趣;对课程重难点把控不够,一节课信息量太多,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不好找和信息产业相关的案例等问题。对于在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杜嘉老师建议:首先要把握好整个课程逻辑体系,这样可以区分重难点;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找一些同学比较感兴趣的案例,带入到理论学习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可以尝试研究现在的几大电商,看看企业如何应用心理学,再结合那些智能和信息的相关企业,把信息产业与课程进行融合。在《基础会计学》这门课程中,陈冰川、李梅两位老师针对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智化会计这样的背景下,讨论《基础会计学》课程,老师们认为会计应该由传统的核算会计向培养学生会计分析、决策能力方面转换;初步修改了基础会计考核方案;完善并修改基础会计课内实训;将课程的理论部分与实训部分实现更有效地结合。同时本次备课还邀请《投融资管理》的陈小林老师一起讨论,对于如何上好该门课程,能否与《投融资管理》进行交叉融合进行讨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了理论知识,缺乏一定的实际能力,这对于学生发展也是不利的。在《网络伦理与电子商务法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产业MBA案例分析》、《网络广告学》四门课程之中,唐秀英、张淇铭、余建超、朱应霞四位老师从他们教授的课程出发,分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唐秀英老师强调:网络伦理部分已结束课程,开始进入电子商务法规部分,从本周开始,引入课程讨论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习的同时强化团队合作精神、提升思考和展示能力。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开始进入招聘板块,学生开始进入每周展示新闻和感想部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话题,从人力资源和管理角度看待社会问题,强化团队合作精神、扩展社会知识与理论知识的结合,从思维灵活和表达能力两个维度提升学生综合实力。张淇铭和余建超老师针对《信息产业MBA案例分析》导入了一些实际的信息产业案例:华为,美团和小米等等,让学生做了实际的对理论操练,从而让学生对这个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实际理解和运用;其次结合市场营销的STP和4Ps理论,进一步让学生以组队形式对感兴趣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分析和运用,提升他们对市场营销版块儿的整体认知,最后还进行了人力资源六大板块儿的知识梳理,将从自身的企业经历给学生做分享,以及让学生以组队方式,通过演练来理解人力资源的六大板块儿,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职场环境提前做好适应的准备!朱应霞老师也提出,在《网络广告学》课程中,可以结合非商科学生专业进行案例增加。部分新媒体网络广告案例可以在课程设计上让学生亲自扫码体验再讨论。

通过以上沟通交流,在这次集体备课之中,老师们都接收到了很多有利于课程开展与教学的方法,这些总结起来可分为:突出重难点,内容具体化;层层递进,调动积极性;无规矩不成方圆,课程考核养习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掌握能力等几个方面。
集体备课有利于把课堂上出现的一些偶发事件的处理,闪现的教育艺术的火花,教学环节的巧妙衔接等都记录下来,作为教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形成合力。通过组织教师研讨交流,分析示范教学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让教师看到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从中吸取教益,进行自我评判,纠正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反思的水平,促进教师能力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文/图:杜嘉
淬炼·国际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