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11月,《移动商务时代的品牌与营销管理》课程的多个非商科班级开展了课堂辩论活动。“非常辛苦,大家一起付出了很多努力,辩手们才会在场上发挥得这么好。”2022级软件工程专业15班的李政贤表示:“课堂上表达流畅的前提是先做好扎实积累,课程活动只有十几分钟,准备工作却用了好几周。”

踏实准备,厚积薄发
“活动很有价值,在准备阶段,我陪辩手们一起准备资料一起讨论,我看到他们在场下不仅总结其他辩题,还查阅了很多数据、资料。”据李政贤同学回忆,辩论总共有五个环节,大家在场上每个环节展示得很精彩,举出了相当多的案例与数据,这些数据、案例都是辩手们在场下用了好几周时间积累的。他表示,同学们课外一起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大大提升,这也是在这门课程活动中收获的成长之一。
“台下充分准备,台上尽情展示。”课程老师强调,要想在比赛场上慷慨激昂、收放自如展示自我,台下必须做足功课,查好资料与数据。在其中一个班上,同学们自发组建了两支队伍,朱应霞老师帮助同学们拓宽思路,启发同学们思考。其中一个小组成员表示,一道辩题,同学们查阅了几十条、几百条数据,翻看了几十篇相关论文。辩手们共同讨论了多次。经过大约2周的准备,在一次次的磨练后,大家对于辩题有了深入细致、充分独到的见解。

唇枪舌战,口如悬河
就“移动商务时代品牌与营销管理更易/难”的辩题,同学们在课堂上展开了辩论,各自结合收集的数据与资料进行了分析与互动。正方认为“移动商务平台降低了品牌营销的门槛,赋予顾客更多更优质的选择。”反方则认为“这种营销环境不利于小企业小公司的成长发展”。
自由辩论环节双方将移动商务时代与非移动商务时代进行对比从顾客的消费选择,商家品牌营销方式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举出华为、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的营销、拼多多电商平台的反馈机制、抖音的直播带货的营销模式等多个经典案例。观看同学表示,双方整体对于己方观点阐述更为清楚清晰,为同学们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


虽有胜者,却无输家
随着正方四辩结辩完成,比赛环节至此全部结束。认真听完比赛的同学们表示,对于辩题、对于移动商务时代的品牌与营销管理这门课程都有了更深入独到的看法与自我的思考。接着朱老师点评了比赛,“虽然只是一场课堂辩论,同学们准备的资料非常充分,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令老师刮目相看。”朱老师表示,比赛最后,虽然只有一方同学险胜,但场上八位辩手表现都十分亮眼,这场辩论比赛辩手们在场上收获的成长远比比赛的结果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收获很多!场上的同学举了很多案例,让我对于移动商务时代一些新的营销现象比如抖音直播带货、网购、外卖等有了自己的看法,会第一次深入地思考当前我们所处于的时代的一些营销方式、营销陷阱等。”2022级软件工程15班褚安豫同学表示,第一次听辩论比赛,场上的同学们对于辩题的阐述非常清楚清晰,在这种类似课程活动环节中大家可以进一步认识到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厚积薄发的深刻深刻道理。


据了解,新商科课堂活动,提升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辨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同学们的思维反应速度,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案例充分结合,也加深了同学们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另外,通过活动,加深了不同班级之间同学的友情,提高了同学们团队协作配合的能力,同学们表示,在本次活动中收获满满,相约下一次在课堂上共同讨论话题。
《移动商务时代的品牌与营销管理》课程团队老师范保珠表示,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是新商科课程适应非商科学生的重要考量因素。艾鑫老师则认为,提高同学们批判思维、语言表达、语言组织、逻辑思维能力是翻转课堂的重要意义之一;龚玲老师认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增加更有利于非商科学生理解商科逻辑。李梅老师则表示, 要加深非商科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了解需要学生多一些批判性思考。
撰稿:郝梦涛
摄影:蒋梃 李雅丝 黎萌 蔡春梅 谢敏晶
(淬炼国际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