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嫩的豆花,鲜香的调料,软糯的米饭,共同构成独具特色的重庆美食—豆花饭。它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重庆本土美食文化的生动体现,是重庆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次,玉棠书院特邀綦江本地具有丰富做豆花经验的鹿婆婆带领书院学子于10月16日在玉棠书院半糖煮艺烘焙坊,开展了玉棠十二风味——第十期“品味传统,享受豆花香”活动。

活动过程中,鹿婆婆跟我们聊起她做豆花饭的过程并带领大家切实体验了豆花的制作,从磨豆浆、点豆花到压豆腐、吃豆花、烹饪米饭、搭配佐料,每一个环节引起大家强烈的探索欲。同学们将一粒粒饱满的黄豆加入石磨口,推动着磨盘转动,得到细腻的豆浆;将研磨好的豆浆导入过滤的纱布中,来回摇晃,乳白的豆浆液聚集在锅内煮至沸腾。

接着就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点卤水,卤水多了豆花味苦,卤水少了豆花不成形。鹿婆婆为大家展示了点卤水的技巧,将稀释后的卤水缓慢地倒入豆浆中,同时用勺子轻轻搅拌,使卤水与豆浆充分混合。乳白色的豆浆逐渐呈现絮状,将一部分放入铺垫好纱布的豆腐模具中压制豆腐;另一部分留在锅内完全凝固形成豆花,“窖水”变得更加清澈。


经过大家的努力,色香味俱佳的豆花饭终于出锅了。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豆花加卤水的过程是一个从液态到半固态再到固态的神奇转变,我们共同见证了传统美食制作的奇妙魅力!


味道是一种回忆,每一种食物都有它自己的味道。豆花饭,都承重庆人的家乡记忆和情感寄托,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豆花饭在重庆人心中的地位都坚如磐石,它是家的味道,是童年的回忆,是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
为增进书院学子对各地特色美食的深入认知与欣赏,打造良好的书院朋辈氛围,同时提升学生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价值感,本学期玉棠书院以“家文化”为依托,以“半糖煮艺烘焙坊”为主阵地,以“与全校师生分享重庆的味道”为主旨,焕新“玉棠十二风味”系列活动,通过磨豆花·品味豆花饭、酿桂花·桂花小汤圆、打糍粑·红糖糍粑、磨红苕·红苕酸辣粉、挖洋芋·锅巴洋芋等重庆特色美食的制作,带领书院学子感受舌尖上的重庆,在书院社区中、在味蕾的盛宴中,领略到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与地域风情的丰富多彩。

图:玉棠书院学生自治委社区服务部
文:张文懿
指导教师:吴华英
玉棠书院、农耕协会联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