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育人模式 > 书院风采 > 正文

671期|专注玉棠:别人家的选修课:模型制作中培育Z世代匠人

时间:2025-04-04 浏览量: 作者:

前言:由电影评论中心与玉棠书院联合打造的“影创模型工坊”自2023年成立以来,已成功制作青铜鼎、青铜尊、青铜面具、唐代女俑等精美文物模型。今年3月,工坊正式开启第四阶段“微型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采用“线上建模+线下创作”双轨教学模式,通过毫米级的细节打磨,在实践中培养学员的工匠精神与专业技能。

当建筑模型以1:100的比例在泡沫板上细腻呈现肌理,当电影场景通过精密计算在三维软件中重构光影,书院学子正于方寸之间探索空间构造的无限可能。在3月21日的首期课程中,谭雪老师以“解构与重组”为主题,引领学员开启了一场微观艺术启蒙之旅。一系列风格各异的优秀模型作品呈现在学子眼前,有的以精巧细节展现微观世界的奇妙,有的凭借独特创意令人眼前一亮。在鉴赏过程中,谭老师不仅引导同学们欣赏作品的外观,还深入剖析了其中蕴含的设计理念和制作技巧,使同学们对微型模型的艺术魅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工具认知环节,谭老师系统讲解了从基础手工刀具到专业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涵盖设计规划、材料选择、搭建流程到后期修饰的全过程。通过现场演示软件建模技巧,学员们掌握了将创意转化为数字模型的基本技能,并通过课后作业实践巩固学习成果。

3月28日的实体创作课上,工坊变身为热火朝天的工作间。同学们以高密度板为主要材料,先将数字模型转化为精确图纸,再通过切割、打磨等工序逐步构建实体模型。面对材料拼接、结构稳定等技术难题,在谭老师指导和团队协作下,学员们一一攻克难关,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

“微型模型是空间思维的显微镜,更是匠人精神的培养皿。”本次阶段研习创新构建了“审美认知-数字转化-实体呈现”的完整育人链条。这种“以毫米见匠心”的教学实践,正是书院制教育“生活即教育”理念的生动诠释。未来,双方将继续拓展“专业+实践”的培养模式,助力更多学子在微观世界中实现创意梦想,在精益求精中传承工匠精神。


撰稿:高建欣

摄图:影创模型工坊

编辑:谭雪

复审:熊文文

终核:王江文

玉棠书院、影创模型工坊联合供稿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