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育人模式 > 书院风采 > 正文

247期|书院印迹:系统动力学研究,2030年中国碳达峰2045年德国碳中和——綦江校区第十一期书院围炉夜话

时间:2023-09-08 浏览量: 作者:

碳达峰、碳中和的正确认识是实现环境和资源共享的目标,而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人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9月7日19:00,由教务处、书院部、远景学院联合主办的綦江校区第十一期“书院围炉夜话”活动在瀛溪书院中庭圆满举行。本期活动以“系统动力学研究——2030年中国碳达峰2045年德国碳中和”为主题,带领书院学子们以建模仿真的形式来共同讨论在人类经济仍要发展,生活水平依需提升的背景下,中国和德国是否能实现碳排放目标。

本期邀请到了现任慕尼黑联邦国防大学教授、格拉茨大学客座教授胡波教授作为特邀嘉宾重庆移通学院綦江校区创意写作学院副院长、中国作协会员苏瓷瓷院长作为对话嘉宾。本期话题主理人是现任远景学院副院长,多次获评学校“远景优秀教师百万奖励基金”、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强杨院长。

活动伊始,胡波教授以能源转型、电力供应系统动力学模型、电力供应的经济性三个话题为切入点,来探寻中国与德国能否如约实现对应的碳达峰与碳中和。他表示,我国的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核能发电取得了相当显著的进展,而目前火力发电占比较大,预计2030年中国的电力需求将增加到每年10700太瓦,因此未来中国将通过碳定价及清洁能源发生转型。对于德国能源的供应问题,胡教授通过建模模拟了德国2045年的发电量和需求,他认为寻找储能这条道路将成为德国能源转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瓷瓷院长结合中德的节能减排措施以文学视角聚焦碳排放态势展开解读她谈到“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这句房地产广告语正逐渐变得讽刺,实现碳达峰是一个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标,但是城市建设和科技发展使得人们过度依赖能源,因此向清洁能源转型成为了大多数国家选择的方向。从低碳践行延申至人工智能的话题,并人工智能与低碳环保的关系做出解释。随后,苏院长向我们推荐了《克拉拉与太阳》一书谈到尽管人工智能在某些领域已经展现出了强大力量,但它始终不能代替人类,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应该是合作互补,而取代。

活动中,胡教授围绕系统动力学与碳排放的有机结合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发问一位同学碳交易提出疑虑:将来是否会有企业的碳排放量支出超过自身收益胡波教授则以一个形象的例子回答道中国如果把碳配额卖给美国,再从美国购买汽车,汽车里则会增加一份碳税。对于碳交易,全球会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减排行动国际合作。

书院围炉夜话已然接近尾声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不仅是一项环境保护的任务,也是一项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机遇。未来,书院还将继续邀请行业教授及学术大咖,共同打造思维碰撞特色活动,推动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建设进一步推商科教育向纵深发展






文:朱文杰、陈中武

图:贺敏、达晓

书院部供稿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