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育人模式 > 通识教育 > 正文

【通识教育】一种关注,别种人生 ——记《正义论》课程实践活动

时间:2023-06-20 浏览量: 作者:

《正义论》像其他的哲学通识课程一样,都在追问着一些大问题: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的生活?好的社会是怎样的?在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总是和金钱有关,似乎钱才是好生活的根基。但随着课程的推进,之前笃定的答案会慢慢受到挑战。在课堂上我们试着用理论分析现实,而此时的理论似乎仍遥远而高深。于是我们尝试带领学生走出曾经的小圈子,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课程实践活动,重新认识生活世界。

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调查,庞文华老师带领四组同学,四个不同的选题——綦江区的城镇和农村的养老模式、私立养老院现状、特殊群体受教育、生存境况,残联的角色,前期分别进行了两次讨论。在讨论中,师生共同确定调查的目的、方式,准备访谈题目,收集调查主题的相关资料。

四组同学中,有跨学院、跨专业组成的实践小组,他们热切地关注养老问题。他们利用周末到学校对面的登瀛镇了解农村的养老现状。524日下午2点,庞老师与这组同学走上街头,采访正在广场上休息的老人,以及正在等待接单的“棒棒”。此次采访样本不大,但覆盖了农村和城市不同养老方式,了解到老年群体的精神和娱乐需求,对养老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526日下午3点,庞老师与来自网络工程的同学一起到綦江区残疾人联合会进行了采访。残联的负责人围绕綦江区残疾人的基本情况、与特殊教育学校的合作、服务项目等一一回答了同学的问题。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们想通过自己的方式呼吁社会可以给他们更多地关注和爱。为了避免残疾人群处于被社会忽略的状态,残联和民间社团一直在积极做出努力,但仍需要我们不断地倾注关爱……

527日下午4点,庞老师和第三组同学来到綦江区顺欣疗养院,对私立养老院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那里的高龄老人仿佛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儿,待在狭窄的空间,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鲜少与外界有交流。

531日,庞老师和第四组同学到綦江区特殊教育学校,针对学校教师发放了网络调查问卷,希望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学校、教师层面对特殊教育的定位、理解以及目前的运行状态。同时,课程组师生还在校外采访了几位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受访家长中以爷爷奶奶居多,他们希望能与孩子有更多更顺畅的沟通,最挂念的是孩子从学校毕业之后的去向。

四组同学的调查相互补充完善,比较完善地勾勒出綦江区老年人的生活处境与特殊群体的生存状况。老人和特殊群体是社会上常常被忽略的群体,他们被当作“他者”,看见他们即看见自己。一个好的社会需要关心“看不见的群体”。在社会作为第二课堂的构建中,课程内容以更生动,同时也以更残酷的方式呈现出来,同学们一方面对课程有了更深的认知,同时也不断地建立着自身与社会的联系,成为更有温度、责任感的公民。

学生感悟:

本次的实践活动让我对残疾人的社会现状有了新的了解,也明白了能够实现有一技之长能够独自生活不依靠政府的救济的残疾人在整个群体中占少数。受制于社会发展因素和观念的不重视,我们要完成全部残疾人与社会接轨,能够无障碍生活的目标还任重道远,这一目标需要社会中的每个人的力量。

——2021级网络工程1班 鞠杰

在这次的调查中我发现,老年人的生活是空虚的,他们的精神生活是需要被关注的。希望我能作为年青一代能够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多多关爱老人。而且一个地方老年人的生活好坏,反应那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和道德发展水平。从这次实践中我也学会了如何与老人沟通,走进老人的内心,有礼貌保持距离,不过于亲切以至于被认为是骗子。

——2021级电子信息类26班 陈和鑫


图文:庞文华

通识教学部供稿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