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日,通识教学部《世界三大文明》课程教师付忠明邀请电影评论中心王文思老师,在勤者楼308教室以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为例,开展双师课堂,引领学子们踏上一场跨越学科、探索文化奥秘的奇幻之旅。

课堂在付老师提出的“信念”与“救赎”两大哲学命题中拉开序幕,这不仅是对学生思想的深刻触动,更是对课程主题的精妙铺垫。随后,王老师从电影学专业视角出发,将学生们带入“派”的奇幻世界,通过电影中的细腻情节与深刻象征,揭示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人性探索的深层意义。

王老师巧妙选取的电影片段,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主人公派从家庭的温馨到海上的孤独漂流,再到与内心野性的深刻对话。她深入剖析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如漂浮的香蕉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希望,虎对派的奇异态度映射人性的复杂与多面,而莲花中的牙齿则寓意着苦难中的重生与解脱。特别是她对老虎理查德帕克的解读,将其视为派内心野性的象征,这一独到见解让学生们对电影的理解达到新的高度。

在这场知识与艺术的交融中,学生们不仅领略到电影的魅力,也对影片背后蕴含的佛教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学们在热烈的小组讨论后,向老师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这一气氛热烈的双师课堂不仅拓宽学生的视野,更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热情。

此次《世界三大文明》双师授课的成功开展,不仅是通识教学部与电影评论中心进行跨学科教学的积极实践,也是对通识育人路径的一次有效探索。本次双师授课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以电影为桥梁,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未来我们也将继续探索更多跨学科融合路径,为移通学子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双师课堂。
图:田盛中
文:付忠明
通识教育部供稿